【原创】香港大澳虎山遊 (115P)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從素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水鄉~大澳出發登虎山,觀港珠澳大橋、遠眺珠江口,藍天碧海,一望無際,天水一色,景色壯觀,配上虎山山脊延伸的紅橋欄杆,綠觀景亭,風光秀麗,美不勝收,令人流連。位於大澳西北部的虎山,與象山、獅山及鳳凰山共同守護大澳,登虎山有兩條路線:一般以洪聖古廟前廣場為起步點,走大澳少林寺左邊的小路上山,一直走上去,15分鐘就能到達虎山觀景亭,然後原路返回;另一條走吉慶後街到楊候古廟,狗伸地登山,這是條坡度大的碎沙石泥路登山徑,路難行,但能觀賞到大澳水鄉另一角度的美。我們選擇走後面這條有挑戰性的路線登虎山,由少林寺側下山,行程3公里

  2020年11月15 日香港文化遊登山隊決定「偏向虎山行」,在戴教授夫人&宜蓉的帶領下登大澳虎山,走村串巷,觀賞漁村風貌。當天早上我們在大嶼山東涌巴士總站乘9:15am開出的11號巴士往大澳,以大澳永安街入口前海傍為起步點,行走路線:永安街→關帝廟前廣場→吉慶後街→楊候古廟狗伸地登山口→虎山→少林武術中心→大澳文物酒店永安街→巴士站。全程4公里,難度1.5顆星,我們用三個多小時完成。

在東涌乘11號巴士,9:15am開出往大澳。
9:52am到大澳,車程約40分鐘。

起步前拍合照

大澳山清水秀

素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水鄉

忍不住美色誘惑,要留下一點紀念。

10,   10:12am 啓程步入永安街

立即被街邊的小食吸引

令人流涎的咖哩魚蛋

沿
永安街前行

遇岔路轉左步入街巿街
街巿街往藍橋(橫水橋)的歡迎橫額

沿街巿街過藍橋(橫水橋)

過藍橋(橫水橋)時拍大澳水上「棚屋」
大澳~東方威尼斯美譽名不虛傳
過藍橋直行到「福滿林酒樓」時右轉
20,  關帝古廟&天后古廟滿林酒樓為鄰

  關帝古廟&天后古
  位於大澳巿區中心吉慶后街,關帝古廟是大澳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建於明代(1488~1505年),供奉主神關帝及張仙、周倉、關平黃靈公廟內存放著相傳是關帝策騎的赤兔馬和馬夫像。天后古廟建於清朝(1644~1661年)是大澳最古老的一間天后廟,內有古銅鐘一口(1772年鑄造)及1838年重修廟宇的石碑。

大澳「天后古廟」
正門對聯:水德配天,海國慈航並濟;母儀稱后,桑榆殂豆重光
大澳「關帝古廟」
正門石刻對聯:
威名震華夏,大義本春秋。
 
關帝古廟正門廟柱對聯
左聯:與天地同參,澳水滙流存浩氣,
關帝古廟正門廟柱對聯
右聯:祟古今永祀嶼山高峙凛丹心。

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

大澳最大型的立體壁畫
       位於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立體壁畫滿當地居民的生活日常,如橫水渡、棚屋、漁船等,還利用了牆身的鐵閘、招牌及長椅,站在畫內即可融入當中成一部分。作品源自「一壁一畫一故事」計劃,由大澳非茂里、大澳鄉事委員會聯同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合作,以大澳的生活故事及文化為主題,由OMNI ART藝術團隊、外國畫家、區內的街坊及義工共同創作。將大澳的風光及人情化成壁畫,讓街坊及遊客感受當中的人情與快樂
 
離開廣場走吉慶後街往「楊侯古廟」
街上的壁畫、廢置庭園及水鄉風光,均令山友們停下來打卡。


當地的「傳統遊涌活動」
龍舟後面拖住載着神像的小艇巡遊,祈求平安,充滿地方色彩。

30,  兩幅水墨風作品之一

(由本地藝術家吉慶遊子創作的兩幅壁畫遭人破壞,淋上了紅油漆。)

 兩幅水墨風作品之二
在大澳出沒的貓
(在鐵皮屋上畫的貓貓,可愛吸睛。)
大澳水上棚屋

棚屋涼曬的魚干


在這裡向左轉,仍舊沿吉慶後街前行。
吉慶後街的一些建築物是歷史見證者
歷史遺跡~永慶火油倉

歷史見證~廢置庭院殘留的蟠龍門柱
歷史見證者~粉刷一新的合成隆煤油倉

40,  這株霸王鞭曾見證大澳半世紀的歷史
  吉慶後街在這裡轉彎右行

轉彎處的公廁及右方的寶珠潭燒烤場
繼續沿吉慶後街往楊侯古廟

楊侯古廟就在前方
大澳楊侯古廟
古廟位於大澳寶珠潭側,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供奉南宋名臣楊亮節,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楊侯古廟正門石刻對聯
擁鵲嶺以為屏靈鐘秀毓 控鳳山而作鎮物阜民康
楊侯古廟前旗幟招展

往大王公廟
大庙右方沿小路行3分钟,可以到达大王公庙。
大王公廟
建築在觀景台上。在此可以觀看港珠澳大橋及象山風景。

50,  大王公廟神壇

在大王公廟前觀看「港珠澳大橋」


觀看象山風景

  告別大王公廟
 告別楊侯古廟繼續沿吉慶後街右轉往虎山
途經楊侯古廟旁的寶珠潭&紅樹林

「聖士提反大澳之家

香港「渠務署大澳二號污水泵房」

按照泵房對面路牌右轉,即到登山口。
「虎山」狗伸地登山口前
(登山口位於前往大澳觀景亭的路旁
60,  登山口本是維修山坡的專用入口
借道而行至石梯頂,接上碎砂石泥徑。

砂石泥徑的坡度大,山友沿途拉着繩索。
拉着繩索避免被滿佈碎砂石滑倒
途中景色靚麗,不斷停下打卡。
 
俯瞰山下大澳觀景亭
觀景亭下的礁岩及遠方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港珠澳大橋後方的香港機場&青山頂峰。

遙望「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70,  遠眺大澳巿區、河涌 & 寶珠潭

遠眺象山、獅山 & 海灣


遠眺「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

在虎山郊遊徑賞周邊風景


大澳水鄉: 寶珠潭 & 楊侯古廟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沿砂石泥徑下行至坡

下行的路段頗陡

小心慢行終於安全到達山下紅橋大道


虎山郊遊徑~紅橋大道
郊遊徑的雙向紅色欄杆,沿虎山山脊而行,遊人稱謂「紅橋」
至坡底接上紅欄杆石砌郊遊徑

80,  虎山觀景亭


沿虎山的紅橋欄杆郊遊徑前行

沿途風光無限

大澳防浪堤 & 鹽田後方尖峰山

大澳虎山最高處設置「三角測量柱」


大澳「虎山測高柱」(海拔75米)

紅色欄杆下山石階旁的中華白海豚雕像
經中華白海豚雕像側的下山石梯階

沿石階下山往石仔埗街

石階末端的「往虎山觀景台」路標

90,  經大澳「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
中心以推广武术文化为宗旨,传授少林风格的武术技能、
体能训练和传统坐襌技巧,让游人体验武术精髓。
「少林」門前石階比武

虎山山麓的「少林」&「洪聖古廟」 

大澳「洪聖古廟」
  廟宇建於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供奉海神洪聖。香港居民信奉的海神有天后、洪聖觀音、北帝、譚公等,而原籍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多祀奉洪聖。

觀看「洪聖古廟」的古銅鐘
銅鐘鑄於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

寺廟內供奉海神洪聖

海神洪聖神壇
洪聖古廟的左門神&土地公

洪聖古廟的右門神&財神百君
行車道路大澳石仔埗街
  位於大澳島南面沿海,是島上最長的道路,亦是香港最西的行車道路。大澳著名的製造和售賣蝦膏店號皆集中在此。舊大澳警署活化成大澳文物酒店也在大澳石埗街(近渡輪碼頭)。
100,石仔埗街賣海味的小販
售賣的鹽爆花膠(魚肚)

大澳紅樹林 & 水上棚屋
(鐵皮屋)
石仔埗街水上放置小艇木架群
石仔埗街沿海而建,是大澳長的行車道路。
大澳蝦醬廠曬蝦膏
曬鹹鴨蛋黃

大澳文物酒店
 

等候乘電梯往大澳文物酒店

大澳文物酒店電梯
110,  大澳文物酒店外花園
大澳文物酒店客房外長廊

大澳石仔埗街文物酒店電梯出口
石仔埗街中華基督教大澳小學

大澳街巿&大澳酒店

115,    永安街大澳鄉事委員會歷史文化室


到此再前行一分鐘即到達大澳巴士總站,登上開往東涌的11號巴士,為「大澳虎山遊」劃上圓滿的句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創】到西貢長山賞「西貢千島湖」美景(61P)

【原創】到流水響賞紅葉,漫步流水響郊遊徑到鶴藪(69P)

【原創】由康城站出發豋三尖之釣魚翁(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