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香港西灣砲台至柴灣羅氏民俗館之行(102P)
西灣砲台位於香港島東區柴灣的西灣山上,臨近筲箕灣鯉魚門,是昔日香港海防的戰略重地之一,現為西灣砲台晨運徑的一部分。柴灣羅氏民俗館是臨近柴灣港鐵站的一間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村屋,為香港法定古蹟,因原戶主姓羅,而命名為羅屋。
港澳台灣同鄉會行山隊歇暑暫停活動一月後,今個星期天(9月5日) 開鑼,行走西灣砲台至柴灣羅氏民俗館。由筲箕灣港鐵站C出口旁的望隆街休憩處起步,行走路線是: 筲箕灣電車總站、明華大廈上到阿公岩道,再由柴灣道轉入鯉魚門車路接西灣砲台晨運徑到砲台遊覧,隨後走山徑下山,經柴灣北水庫遊樂場,再沿柴灣道下行去羅氏民俗館參觀。最後,到柴灣港鐵站新翠商場龍悅海鮮酒家午餐,結束行程。全程約6.5公里,難度兩顆星,需時約兩個半小時。
9:30am 筲箕灣港鐵站C出口外集合
望隆街休憩處在筲箕灣港鐵站C出口旁
9:41am 由「望隆街休憩處」起步
途經筲箕灣電車總站
在筲箕灣電車總站打卡
途經筲箕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筲箕灣東大街與金華街交界,原為福德祠(即土地廟),建於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1974年擴建為城隍廟。城隍是保護城池,庇佑居民,主掌陰界事宜的神靈。
經筲箕灣明華大廈屋邨
明華大廈是早期由香港房屋香協會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香港島筲箕灣阿公岩道1-25A號,前身是木屋區綠寶村,50年代清拆改建為明華大廈,共13座(A~M座),以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的何明華會督名命。初建時大廈無獨立廁所,無電梯,無大閘,至2010年才開始加裝升降機塔及大廈閘門。
經筲箕灣明華大廈H座往阿公岩道
走阿公岩道經重建的明華大廈第一座
明華大廈第一座&第二座
是明華大厦第一期重建項目,於2021年4月落成入伙,為兩座30-31層高的Y字型住宅大樓,每層18 個單位,共提供966个單位。
由阿公岩道轉入柴灣道
經柴灣道旁「香港聖公會主誕堂」
經柴灣道上行往鯉魚門公園
柴灣道旁「鯉魚門公園」路牌
往「鯉魚門渡假村」路口的抽水站
20, 經抽水站沿渡假村車路往西灣砲台
繼續沿鯉魚門渡假村車路上行
由渡假村車路轉入西灣砲台晨運徑
晨運徑首段沿渡假村鐵絲網外行走
昔日英軍軍營於1936年興建
在渡假村接晨運徑車路大閘門外留影
在西灣砲台晨運徑旁涼棚小息
涼棚旁有山徑通往砲台碉堡。
離開晨運徑車路走山徑往砲台
山徑崎嶇, 穿林上行。
30, 只需十多分鐘即可上到砲台
遙望將軍澳鐵篸洲填海工程
在壁畫大石前俯瞰柴灣遙望將軍澳
大石上的巨龍壁畫
大石壁畫有巨龍也有白馬
柴灣西灣山標高柱
柴灣西灣山標高柱(海拔197米)
「高瞻遠矚」
不容錯過的西灣山打卡點
登山徑的末端的砲台碉堡
40, 沿砲台碉堡牆腳左行到此出口
沿出口上行經彈藥庫往陣地
高射砲陣地路口, 長階梯往碉堡頂層。
往碉堡頂層的長階梯
高射砲陣地路口前的介紹牌
高射砲陣地基座遺蹟
國際城市距離/方向指示牌
經國際城市距離指示牌往觀景涼棚
在大涼棚遙望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康城
俯瞰柴灣, 遙望將軍澳新填海區
50, 由高射砲陣地走山徑上堡壘頂層
堡壘頂層的數碼電視訊號轉發站
沿堡壘頂層走一圈
堡壘頂層
堡壘頂層的蓄水池
在堡壘頂層俯瞰柴灣, 遙望將軍澳。
在堡壘頂層下望高射砲陣地
走長階梯下來左行往休憩公園
高射砲台下休憩公園旁的彈藥庫
砲台下的休憩公園
60, 砲台休憩公園大涼亭
休憩公園大涼亭前觀景小廣場
11:56pm離開涼亭下山往柴灣
經砲台晨運徑旁的防空洞
經砲台閘門門柱遺蹟後方的崗哨
經砲台閘門門柱遺蹟
沿砲台晨運徑下山
沿砲台晨運徑到此轉走山徑下山
離開晨運徑轉走山徑往柴灣
往柴灣的山徑
山徑大部分為狹窄的水泥階梯
山徑末端接柴灣北配水庫遊樂場
由鐵絲網側門進入配水庫遊樂場
由側門進入配水庫遊樂場
經配水庫遊樂場往柴灣道
由配水庫遊樂場下方的側門走出
走出側門即是柴灣道
沿柴灣道下行往羅氏民俗館
沿柴灣道下行, 等候綠燈過馬路。
80, 橫過樂民道
經行人天橋旁, 繼續沿柴灣道下行。
等候綠燈橫過馬路(泰民街)。
橫過馬路(泰民街)繼續下行。
再經行人天橋旁繼續下行
印度橡樹旁有小道往羅屋休憩花園
柴灣羅氏民俗館
這是一座典型的三間兩廊式客居,中央為正廳,正廳與大門之間設有天井,天井兩旁分別為建有閣樓的房間、廚房和雜物房。屋外空地俗稱禾坪,是村民曬穀、晾衣及聚會的地方。
進羅氏民俗館參觀
羅屋的建築特色
羅屋是典型的「三間兩廳」式中國傳統民居,整體設計簡單工整,風格古樸。
90, 正廳
睡房連閣樓
工作間連閣樓
厨房
厨房一角
儲物室一角
由羅屋門外吉勝街往港鐵站
進港鐵站乘自動電梯上樓
經港鐵站閘口外往新翠商場
在商場乘電梯到龍悅海鮮酒家
100, 在龍悅海鮮酒家外等候入席
14:00pm入席就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