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探調景嶺警署舊址觀調景嶺新貌 (75P十8P)
調景嶺(原名照鏡環山)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西南部,背靠照鏡環山和五桂山,是兩山之間的一大片低地和山坡,與香港島隔海遙遙相望。五十年代,香港政府安置受國共內戰影響逃難到香港的難民於調景嶺,達一萬二千之眾,當時調景嶺滿布寮屋,居民以國軍軍眷遺民為主,由台灣成立的「救總」救濟管理,直到1961年港英政府才為寮屋民居供水供電,修築寶琳南路與外界相通。並於1962年興建調景嶺警署維持治安,對難民進行嚴密監視。
(網路圖片)
當年港英政府承諾不會拆除任何的房屋,也不會騷擾當地居民的生活,所以調景嶺一直保持原貌。直至香港主權移交臨近,香港政府以發展將軍澳新市鎮為由,在1995年宣布清拆調景嶺寮屋區,將大部分居民遷入將軍澳的厚德邨德安樓及德裕樓,隨後進行大規模地填海及爆破平整工程。如今調景嶺寮屋區的遺跡無可尋,只遺下調景嶺警署的建築群,而興建的公共屋苑後方近百米高的多層維修斜坡專用通道,就是闢山平整土地之傑作。
港澳台灣同鄉會登山隊5月8日以「探調景嶺警署舊址觀調景嶺新貌」為主題,前往調景嶺行山,特意行走調景嶺健明邨後的維修斜坡通道,爬高七、八十米,据高臨下觀調景嶺新區新貌,去到景嶺警署舊址打卡,再沿昔日調景嶺連接外界的唯一車道~寶琳南路而行,經靈實醫院和康盛花園前往寶琳新都城的酒樓慶祝母親節!行程約5公里,難度一顆半星,我們以春遊的步伐邊走邊歇邊觀光,用3小時完成此行。
調景嶺港鐵站及上蓋住宅~城中駅
當天早上在調景嶺港鐵站A出口集合
10:00am起步沿港鐵站前景嶺路左行
沿港鐵站前的景嶺路上行
經城中駅往健明邨(前方肉色樓宇)
10, 由景嶺路轉入翠嶺路到健明邨
(健明邨位於昔日調景嶺寮屋區所在地。)
經翠嶺路健明邨護土牆上的石浮雕
石浮雕以水墨畫的手法,把調景嶺由小漁村至國民黨退伍軍人聚居的平房區,到今天屋邨林立、地鐵貫通的新市鎮景象,一一呈現出來。天空部分,則以金屬鑲嵌了星宿圖像,寓意物換星移、時代變遷。
浮雕石刻壁畫「景嶺春秋」
「景嶺春秋」石浮雕,高11米 (約三層樓高)、闊五米,共用了55塊來自濟南的青石板,歷時一年多竣工。
經石浮雕護土牆前翠嶺路繼續上行
健明邨前翠嶺路側的維修斜坡通道
經健明邨入口前橫過翠嶺路
步入健明邨對面的維修斜坡通道
進入通道閘門前行百米有鐵樓梯
沿第二層鐵樓梯上到第三層維修通道
在第三層維修通道左轉經此閘門
20, 經過閘門走石階梯繼續上行
到達第四層維修通道
在第四層維修通道上小憩
俯瞰調景嶺新貌
打卡(遠方是照鏡環山山峰)
俯瞰昔日寮屋區所在地上蓋的新樓
(彩明苑,翠嶺峰,城中駅和健明邨)
翠嶺峰和健明邨護土牆下的嶺光街
彩明苑,翠嶺峰和健明邨
維修斜坡通道上的溢洪道
沿石階梯繼續上行
30, 石梯往第五,六層維修斜坡通道。
10:53am 登上第七層維修通道
第七層維修通道上方有閘門。
閘門外的山徑通往調景嶺警署舊址
沿水泥小徑走幾分鐘就接上車路
車路是寶琳南路下方的步道。
沿步道右行不遠就到達警署下方
去到調景嶺警署舊址前打卡
警署位置在調景嶺高處,設有哨崗及警員宿舍,可以居高臨下觀看到整個調景嶺,警署前廣場是寶琳南路昔日的終點。寶琳南路長2.1公里,連接寶琳北路,經秀茂坪去到觀塘,是昔日調景嶺唯一能與外界連接的車路。
11:37am 沿寶琳南路到達靈實醫院
40, 靈實醫院入口
靈實醫院內的靈實路
(借道醫院內車路下行可接寶康路往將軍澳)
在靈實醫院大門外小憩
11:53am 繼續行程往茅湖山村
在寶琳南路眺望香港單車館
將軍澳青年營游泳池
走茅湖山村往康盛花園的通道
景嶺書院是景嶺教育文化基金會獲香港政府於康盛花園附近撥地,於1994年創辦的中學,替代因調景嶺清拆而於1993年停辦的香港調景嶺中學。香港調景嶺中學原址於2001年重建為彩明苑。
沿寶琳北路下行經康盛花園
經康盛花園和觀景台繼續下行
往新都城步道入口的路碑
60, 階梯下方是平坦的水泥步道
步道經將軍澳培智學校
步道出口位於青年學院側
往新都城步道的出口接陶樂路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將軍澳陶樂路路牌
陶樂路對面的寶康路和茵怡花園
在陶樂路與寶豐路交匯處左轉
走寶豐路下隧道往寶琳港鐵站
70, 沿寶豐路往新都城經梁潔華小學
於梁潔華小學側步入貿業路
沿貿業路直行即抵新都城結束行程
13:00pm 到達酒樓舉杯祝賀母親節
附: 在寶琳南路拍攝的植物
紫穗槐
詳盡很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