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漫步元朗南生圍觀鳥賞魚&紅樹林(89P)

  南生圍位於香港元朗橫洲之東,山貝村之北,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南生圍擁有大片的魚塘和蘆葦叢、筆挺的桉樹茂密的紅樹、青青的大草坪蜿蜒的小河,一派詩情畫意南生圍是香港人的後花園,雀鳥的天堂,巿民郊遊觀鳥、打卡的好去處,亦是電影、電視及音樂短片的取景勝地
       1990年代,山貝河與錦田河進行大型河道工程,錦田河下游由人工開鑿出新河道,將錦田河擴闊及拉直,同時增加元朗排水繞道,以解決歷年來河道淤塞的問題。南生圍河流導賞徑沿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新河道和山貝河繞南生圍而行,全程設有十個資訊牌,介紹河道工程和河流生態知識,讓巿民認識修築後的新錦田河。漫步南生圍就是沿着這條河流導賞徑而行,全程約長5.5公里
          2023年4月16日港澳台灣同鄉會登山隊一行23人漫步元朗南生圍,翁會長及多位副會長及理事參加此行當天早上在港鐵元朗站G出口集合,計劃乘專線小巴611號到山貝路終點站,再經橫水渡到南生圍沿南生圍路走到紅毛橋乘巴士76K或小巴返回元朗站完成行程全程約6公里但當天參加行山人數較多,在中途站搭611小巴有困難,故决定步行前往南生圍,行走路線是:港鐵元朗站J出口>朗和路>黃屋村>濠洲路>南生圍路(南生圍河流導賞徑)>大草坪>獨立屋>婚紗橋>橫水渡>山貝路(乘小巴611號)>屯門同益街巿。全程約7 公里,難度一顆星,行走約3小時完成(含休憩及打卡時間)

當天早上在元朗港鐵站集合

由J出口出站往英龍圍

經英龍圍牌樓&停車場前

沿英龍圍牌樓旁朗和路前行

於朗和路終點迴旋處走黃屋村村道

10,  沿黃屋村牌樓外村道前行

經黃屋村前風水林

走村道前行往濠洲路

村道接濠洲路路口

濠洲路的讓車處

經渠務署排洪河道維修通道旁的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1號資訊牌

導賞徑1~人工河道的演進
  香港早期治理河道是把河道拉直和挖深,在河床和河岸鋪上混凝土,讓洪水盡快排走,後期采用下圖的幾種方法,令河道更接近天然河道

繼續走濠洲路,回望元朗形點樓群。

再經濠洲路的讓車處

 經維修通道旁導賞徑2號資訊牌

20,  導賞徑2~元朗排水繞道
  渠務署在元朗修建的人工河道,把山貝河的河水引流到錦田河的新河道,減少颱風時期造成水浸的風險。另外,又設計了一段淺水河道,打造成一個濕地生態區。

河流維修通道前方的尼龍充氣堤壩

尼龍充氣堤壩
  充氣堤壩位置接近元朗排水繞道與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阻隔受污染的河水和垃圾在潮漲時倒流入元朗排水繞道。

濠洲路終點在前方橋頭

交匯處旁的南生圍路錦田河大橋

濠洲路終點接南生圍路的交匯處

濠洲路與南生圍路交匯處的士多

士多附近輸電塔下導賞徑3號資訊牌

 導賞徑3~元朗排水繞道人工濕地
  這是一片佔地七公頃由三個棄置魚塘改建成的人工濕地,位於大型輸電塔下,既保護電塔之餘又補償因河道工程而失去的自然濕地。

導賞徑3號資訊牌左側的公廁

30,  對岸的青朗高速公路橋

 10:43am南生圍路休憩處休息

休憩處導賞徑4號資訊牌

南生圍河流導賞4~尋覓錦田河
        現在南生圍路旁寬闊筆直的錦田河是1997年建成的新河道,昔日這一帶是一個海灣,錦田河狹窄而迂迴地流經,當颱風暴雨時不能排走洪水,也容易堆積垃圾令到河道瘀塞

元朗南生圍錦田河

在錦田河中覓食的水鳥

經南生圍河流導賞徑 5號資訊牌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5~錦田河河盆
        錦田河發源於大帽山山頂以北海拔約910米的地方,河水源自錦田四周的群山溪澗,加上錦田平原的雨水,在這一個菱形的盆地上匯聚成錦田河,流經錦田及南生圍等地,然後在甩洲以南匯合山貝河,最後在尖鼻咀流入后海灣流出后海灣。

繼續沿河流導賞徑/南生圍路前行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 6號資訊牌

40,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6 ~ 魚塘
         元朗的魚塘曾經是香港主要淡水魚養殖地方,魚塘主要分為淡水魚塘和鹹淡水魚塘兩種,例如四大家魚等,而元朗地區名產烏頭則屬於鹹淡水魚。今天在南生圍仍然可以看到運作中的魚塘,每天都需要餵飼塘魚,用麵包豆渣甚至月餅等作為飼料,包括有記士多及陳記士多等

南生圍有記魚塘

元朗南生圍有記魚塘


有記魚塘」小休,吃豆花

南生圍黎就魚場

黎就魚場」魚塘

黎就魚場」魚塘

陳記魚塘

 經南生圍路旁的導賞徑7號資訊牌

導賞徑7~人工河道的演進

        紅樹林生長在河口及受潮汐洗刷的河道下游,包括秋茄樹(水筆仔)、桐花樹、白骨壤和老鼠簕(類紅樹)等紅樹,它們的生命力強,在泥土鬆軟和鹽度高的環境中成長。紅樹林對於河岸,有保護海岸線的作用,能夠防止因海流、海浪、風雨而產生的海水浸蝕

50,  新錦田河邊的紅樹林

紅樹林:海桑水筆仔&老鼠簕。

老鼠簕的花


新錦田河紅樹林生圍路路段

經南生圍河流導賞徑8號資訊牌

導賞徑8 ~拉姆薩爾濕地
  南生圍東面的米埔和內后海灣約一千五百公頃的泥灘、紅樹林連同魚塘,於1995年被列為拉姆薩爾濕地,南生圍擁有全港第二大蘆葦林,每年有超過五十種雀鳥作為中途棲息地。雖然南生圍並未列入拉姆薩爾濕地,但南生圍的河床、紅樹林及濕地,對保內后海灣濕地的完整性,提供重要的生態價值。

山貝河與錦田河在這裡匯合

南生圍路山貝河

南生圍路末段山貝河岸的紅樹林

南生圍路末段對岸的元朗工業區

60,  山貝河畔的南生圍路末段 

由南生圍路左轉,進入大草坪。

穿越大草坪繼續前行

經大草坪步入赤桉樹林

在赤桉樹下留影

在細葉榕樹林下休憩

經赤桉樹林

走赤桉樹林左邊的小徑往獨立屋

 「獨立屋位於蘆葦蘯

是一幢帶天台的棄置小屋

70, 獨立屋」是蘆葦蘯的制高點

站立「獨立屋」上視野開闊

經「獨立屋」旁大樹返回桉樹林

到兩塊長木板搭建的橋上打卡

豎名牌,掛宮燈就成了婚紗橋

婚紗橋」上合照

沿赤桉樹林道繼續前行

前往「橫水渡」碼頭

 到達南生圍橫水渡」碼頭

南生圍橫水渡」位於舊錦田河

80,  兩岸碼頭相隔不足20米

河道淺窄、河水混濁

乘船打卡,看相片後有些掃興!

船槳竟然能攪起河底污泥

登岸告別南生圍!
身後一河污水令人有點掃興!

離開碼頭到山貝路小巴站乘611路車

乘611路小巴到終點站後往酒樓

牡丹金閣

 在牡丹金閣酒樓午餐結束行程

89,  餐後各自打道回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創】到西貢長山賞「西貢千島湖」美景(61P)

【原創】到流水響賞紅葉,漫步流水響郊遊徑到鶴藪(69P)

【原創】由康城站出發豋三尖之釣魚翁(65P)